【师泽如光 虽微致远】寻找藏在暨华中学里的“不凡”微光⑤张昱罡:26年,和暨华师生共同成长-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冯一鸣 实习生 冯灵玲)“张教授!张教授!我还有一个问题请教您!”下课铃刚打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冲向还没离开讲台的张昱罡。
下课不下学,这是张昱罡教学工作的常态。
作为一名负责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教师,他坚持,为学生答疑解惑到最后一名学生离开是职责所在。张昱罡至今已有36年的教学生涯,而这也是他在暨华中学待的第26个年头。
行道树郁郁葱葱,张昱罡在这条路上走了26年。
26年坚守,见证学校发展,与活力师生共同成长
暨华中学于1995年创建,第二年,张昱罡来到了这里。
来到暨华中学,张昱罡见证了暨华中学从一所普通中学发展为重庆市重点中学、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的历程。“很荣幸我作为暨华中学的一员,亲历了学校成长壮大的全过程。”张昱罡说。
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暨华中学充满青春活力和无限的发展潜力,怀着这份憧憬和对教育的情怀,张昱罡在这个学校一呆就是26年。
26年的陪伴,牵紧了张昱罡与学校的情感与羁绊。在暨华的每一步转型,每一次改革尝试,张昱罡都没有置身事外,他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张昱罡将自己牢牢地“拴”在学校,全身心奉献自己,真正做到与学校连成一气。在这期间,他也和暨华一起不断迎来新活力的注入。在他看来,青春活力的加入不仅带给学校无限发展的潜力,也持续激活他的教育热情。
为什么会在这里待26个年头甚至以后的时光?张昱罡问自己。
他想,可能是夜晚挑灯批改作业时,有同样一批教师在灯下挑笔奋战,发现学生易犯的知识点,他们会聚在一起讨论学生可能失误的步骤;可能是每一场畅快淋漓的教研会让他汲取无限的教学能量;可能是每个早晨,路过教室走廊的一声声朝气蓬勃的“老师好”;也可能是看了26年长大的行道树,在不经意间产生了感情……总之,张昱罡就在这样充满青春活力的氛围里,充盈自我,也奉献自己的爱意和知识。
“做尊重、欣赏学生的良师益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我认为教师要以‘行为世范’铺设学生成长之路,以‘育人育心’架设教育之桥,以‘授之以渔’搭建教学之梯。”张昱罡说。
在过去的教学生涯里,张昱罡吸收教育经验,以学生为本。他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如果把课堂看成一个舞台,那么学生是表演者,教师是伴奏者。
张昱罡在课上与学生积极探索物理实验的创新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实验理论;课下的教学研究报告里,总是写满一篇又一篇的教学方法成果。为了真正让学生学会“获得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张昱罡教书授课、埋头写教案,搞研究……早出晚归,穿梭在校园的教学楼里,不知疲倦。
除了引导者教学,“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更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张昱罡常说:“教师只是先于学生打开书本的学长,现在老师只是先比学生知道的多一些,很快老师就会被‘晒在沙滩上’。”
怀着“很快会被学生晒在沙滩上”的心理,张昱罡不以师者、年长的身份“站在高位”,而是虚心学习,不断提升、丰富自己的物理知识,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无论是学生提出的物理学科方面的知识,还是生活上的困惑,张昱罡都站在“朋友”角度为他们解答问题,如果碰上让他也犯难的物理难题,张昱罡也会虚心求教,给足“小教师”面子。
久而久之,有难题找“张教授”,没有难题也找“张教授”成了学生们默认的习惯,“张教授”成为学生们给张昱罡起的昵称。
张昱罡说:“每次经过教室走廊,看见学生的笑脸,听见学生的笑声,这些时时都提醒着我肩负的重任,我既感到荣幸,又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