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作家进校园”活动在重庆一中成功举行-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3日20时17分讯(韦燕)12日晚,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和重庆市第一中学校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作家进校园”活动在重庆一中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高中语文教材“文学作品解读”。重庆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唐宏宇,副校长周鹊虹等领导出席活动。
重庆一中副校长周鹊虹致辞。他回忆了重庆一中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领衔的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的联谊历史,对多年来莫言先生给予重庆一中的关怀与支持表示感谢。周校长说,4月学校将迎来九十一周年校庆,4月也是世界读书日和全民阅读日所在的月份,希望同学们以作家进校园活动为契机,好读书,读好书!
当代著名诗人、安徽省文联主席陈先发和中国人民大学杨庆祥副院长通过视频为在场师生解读了昌耀的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陈先发主席建议同学们大胆的去触及诗歌,他认为诗歌中存在着我们认识世界的丰富多元的眼光、途径、方法和经验,并由此深入解读了《峨日朵雪峰之侧》。陈主席认为这首诗是对人的生命力和生命意志的一首赞歌,表达了在面对自身生命所面临的种种考验时,时刻在诗人笔下涌现的独特的心理印记。“《峨日朵雪峰之侧》融合了昌耀先生个人内心最隐秘的、最深刻的生命体验,这正是一首诗真正产生强大感染力的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茅盾文学奖评委杨庆祥诵读了《峨日朵雪峰之侧》,并从诗歌的内涵与语言的力量相互交融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杨教授指出,昌耀的一生是苦难的,但他的生命苦难开成了鲜美的花朵。杨教授认为,诗歌中的“攀登者”是一个向上的力量,代表着拯救、救赎,代表着更高级的精神世界、更高级的灵魂的伴侣;诗歌中还有一种向下的力量,是生命和生活里面无穷无尽的烦恼、苦闷、痛苦,这首诗的主要核心和本质性的问题就是这两种力量之间的角力,诗人内心的体现。
重庆一中语文组教研组长安磊以思辨形式,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峨日朵雪峰之侧》进行了解读。他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引导同学们理性思考,总结规律方法,阅读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并用自身全部的知识和经验对文本进行解读。
老师们的精彩解读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高2024届(17)班的杜妮、刘筱漫等同学说:“我听见这位诗人在寻找灵魂的共振、思维的同频,这种执着的寻找使他沉寂、使他痛苦、使他的背影充满了孤独。”“《峨日朵雪峰之侧》所描写、暗示、刻画的矛盾,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注定要无数次相逢的命运,而我们所拥有的仅仅是文字这一方狭窄的陆地、诗歌的召唤、对应之物的寻找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