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新星奖”获奖人物系列报道② 西南大学王彪: 一名热心的“梦之队”的筑梦人-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核心导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前仆后继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踏时代浪潮而来,在教书育人的一线工作中,发着自己的光和热,温暖学生,照亮未来。如今,一份沉甸甸的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和“教学新星奖”获奖名单正式出炉。这不仅是为全市教师献上节日厚礼,更是为无怨无悔扎根重庆高等教育的杰出教师点赞。
让我们一起走进获奖教师们的教育故事,为他们喝彩!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符琳)他是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的教学工作曾得到中央电视台(cctv2)、重庆广电(cqtv)等媒体的专题报道。同时,在他从事的二维范德瓦尔斯异质结电学、光学性质及光催化性能调控,气体放电及等离子体等研究上,他更是出类拔萃,已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25篇科研论文,先后主持了4项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研项目,并入选了“2020年中国科协优秀中外青年交流计划”。
以生为本,致力教学科研融合思政教育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而王彪老师,正是这样的“筑梦人”。
在教学方面,他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先后教授了《大学物理iii》《大学物理实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四门本科课程,近三年本科教学工作量达到939课时,曾多次在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佳绩。他乐于创新课堂形式,善于调动课堂氛围,关爱学生,宽严相济,深得学生喜爱。
其中,在课程思政方面,他更是每次都在课程中用心融入课堂思政元素,如结合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高铁巧妙引入杨氏模量的测量,利用玉兔二号上的“黑科技”讲解温差电动势,利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讲授刚体转动惯量等,通过春风化雨般地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他善于创新教学方法,能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如何让大学物理课程更有趣”的教学经验得到重庆广电(cqtv)的专题报道等。同时,他更加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平台,搭建理工科创新实践平台,组织不同学院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跨学科组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以赛代练,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他先后指导本科生获得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二等奖、重庆市物理创新大赛一等奖、西南地区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一等奖、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智慧社区类别)三等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铜奖等省部级以上获奖10余次,指导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指导学生获批创新创业项目5项。此外,他还获评西南地区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热心公益,紧跟学科前沿融合科普事业
王彪认为,科研就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因此,除了本职教学工作外,他还热心科普公益事业,组织开展了30余场科普活动,入选了“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
他依托“西南大学科普空间站”重庆市科普基地等平台,先后走入重庆市科技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北碚区朝阳小学、四川省巴州区第三小学、重庆37中、北碚区三圣学校、云清路社区、三元社区等地组织开展了科普教育、科学体验活动。他本人的科普课堂也先后得到了中央电视台(cctv2)、重庆广电(cqtv)、北碚电视台的专题采访报道;他组织的科普体验活动还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科技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相关科普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媒体报道的点击率也已超过千万次。
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先锋党员带头作用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王老师凭借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各项事业中率先垂范。
担任党支部书记,他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注重全面提升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建工作方面,王老师勤勉认真,曾获评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近期,他就组织全体党支部成员走入北碚区三圣学校开展“喜迎二十大,科普助振兴”的特别党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炫酷的演示实验带领小学生们学习了磁控开关、空气压强、声学、气体放电等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了简易版的九龙公道杯、飞天直升机,让同学们在有趣的摩擦力拔河比赛中体验了科学的魅力,丰富了科学知识,并为孩子们播下了小小的科学种子;同时,支部成员依托物理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市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微纳结构光电子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积极发挥专业特长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近五年指导学生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近百项。
与此同时,他更细心关注学生生活的实际困难。他记得,有一次在新生入学翻阅学生档案时,就发现一名家庭极为困难的学生。他在学生登记表上写着:“上大学,对于我来说,不只是一件奢侈的事,更是一个奇迹,回首过去,一路坎坷,一路荆棘。大学,我首先要解决生存与学业的矛盾……”。王老师敏锐感觉到这个学生需要引导和帮助,于是多方了解,解决了学生学业方面的困惑和经济方面的困难。
如今,这种温暖得以延续,在王老师的带领下,这位同学不仅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还清了家里的欠债,还资助了高中母校两名贫困学生。由于育人成效显著,王老师更两次获评校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所带班级3次获评重庆市普通高校“优秀班集体”。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正因为国家有一大批“梦之队”的筑梦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风雨兼程,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不断带领学生走向更高更远处,才铸就了时代的光荣,托起了民族复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