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江津“画”给你看!重庆交通大学以“画”为媒 绘就江津全域旅游新画卷-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温泉 史靖塬)17日上午,“四面山水,人文江津——重庆交通大学美术写生作品展”开展仪式在江津四面山风景区北门游客中心举行,为公众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据了解,本次美术写生作品展由重庆交通大学和江津四面山风景区管委会联合主办,四面山管委会与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领导及教学系负责人出席评审,并为最佳构图奖、最佳意境奖、最具人气奖等获奖者颁奖。
本次展览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美术实习教学为主线,从165名学生千余幅美术写生作品中遴选50幅精美作品进行集中展示,画作题材涵盖四面山风景区自然景观、人文风貌、民俗风情等,通过一幅幅作品记录了四面山风景区全域旅游的美好画卷。现场一幅幅美妙绝伦的作品彰显了学生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才华,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观赏者。
在美丽画卷的背后,凝聚着江津区与重庆交通大学的精心布局和不辍耕耘,也是双方“结为奋斗合伙人、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有力见证。校地深度融合,在共同推动江津区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了共进共荣。
创建创新生态圈,产业驶入“快车道”
自2021年起,江津区和重庆交通大学携手联合创建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进一步促进高校创新资源与市场有效对接、优化大学周边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大学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力争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具竞争力的“大交通”科技研发创新区。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的双福新区已逐渐形成以工业和商业协同发展、共同支撑新区发展的产业格局。这些发展成果将为创新生态圈发展提供核心创新能力、产业转化优势与浓厚创新氛围。
设计下乡精准对口,服务地方乡村建设
根据《重庆市设计下乡人才管理办法》安排,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董莉莉设计下乡工作室对接江津区,三年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重大、热点、前瞻性问题开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开展乡村调查研究,聚焦传统村落保护、乡村农房设计等问题;利用节假日不间断地走入田间地头,服务乡村建设,多方位、多渠道地推动江津区乡村振兴工作的落地实施。
设计下乡工作室以“长江入渝第一岛”江津石蟆镇中坝村为示范对象,为践行两山理论,促进乡村人居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江津区建委委托,先后编制《江津区乡村住宅设计方案通用图集》、《江津区乡村建筑风貌规划指引·民居风貌建设图集》等,为当地乡村人居环境的提升工作提供了基础材料和凯发注册手机版官网的技术支持。
深度参与名城保护,设计赋能遗产传承
重庆交通大学自2019年起,深度参与江津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已基本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及传统村落,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的空间保护架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0年与江津聚奎书院携手建立“重庆交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实践基地”;参与了江津区白沙古镇保护规划、白沙古镇文化标识系统建设;学院教师主持设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津中山古镇抢救性修缮项目,是2021年6月江津中山古镇火灾灾后重建的重点工程。2022年3月,学院联合重庆大学等四所高校联合举办“塘河古镇保护规划联合毕业设计”,通过引入高校专业力量,对古镇、古村落保护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同时鼓励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到江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中。
重庆交通大学充分利用“政 地 校 企”协同开展高阶育人和实践育人。课程选题、设计评图、毕业答辩、课外实践、科技活动、专业竞赛等教学环节在乡村中开展,各方提供人力、智力和环境支持。
本次活动的举行,进一步推进了江津区与重庆交通大学校地的充分合作,也是“绘画 旅游”碰撞出的文旅发展的新模式。江津的自然山水被充分激活,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场景和五育融合大课堂。依托真实需求开展“真题真做”式项目训练的成果,则可以直接助力产业与文化建设,也成为各方主体共享的资源库。
重庆交通大学的学子们利用美术实习走进美丽的四面山,用画笔感受江津的大好河山,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能力,也充分认识社会、感受社会。四面山风景区也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宣传扩大了景区的影响力。游客既可以欣赏美景、了解历史,亦可以接受艺术熏陶,使当地的旅游事业更加凸显层次与内涵。本次活动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效应,既让大众感受到文化和艺术之美,又促进了文化和艺术作品的保存与传承,实现了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