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将“智” 远方不远—科技实验小学启“智”之星人物志 | “乘风”韩辉碧:以“科技教育”为特色 要办一流的科技小学-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核心导读:
“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鲲龙”击水……近年来,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引发全球瞩目和热议。“科技创新”成为时代“关键词”。
科技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重庆市江北区科技实验小学自办学以来,承党的光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秉持“忠恕”精神和“立人·启智·创新”的办学理念,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着力培育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童心点亮科技,智创筑梦未来。
2021年,沐浴着党的百年光辉,科技实验小学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历史转折点,庆新校启用,绘教育蓝图。借此契机,让我们一起寻访科小人奔赴“星”辰大海的追梦足迹。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乘风”“搏浪”“扬帆”“后浪”“新星”五个人物篇章,挖掘不同身份、不同时代科小人的追梦足迹,致敬奋斗中的科小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5日18时10分讯(韦燕)闻着淡淡的油墨香味,望着眼前这本书,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千……采访时,科技小学老校长韩辉碧带来了一本保存完好的校史书——《成长的摇篮》。
从1980年进校到2002年退休,韩辉碧在科技小学待了整整22年,从大队总辅导、教导主任、党支部书记再到校长,这22年来,她见证了科技小学的变迁、发展与壮大。“学校由长安二小更名为科技小学,其实是一个传承,一个提升,更是发展。怎么提升,怎么发展,实际上就是办一所什么样的小学,怎样办好一所小学的问题。”
以“科技”为特色 筚路蓝缕历创业维艰
1980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韩辉碧走进了当时的二零三小学校(科技小学前身)。
80年代,学校的科技刚刚步入正轨。“虽然办学条件还很艰苦,但是老师们的精神状态和同学们的刻苦努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辉碧若有所思地回忆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校师生的综合素质和办学理念都得到了升华……坚持‘现代化、有特色、高质量’的办学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之路。”韩辉碧校长打开校史书,“刘兴惠、王婷芬、洪昌模、邹禹……”她如数家珍般介绍着当年学校特色办学之路的推动者。
没有资金、没有器械、没有场地……那个时候,要办一所以“科技”为特色的小学太难。“经济上,出差训练没有费用,买不起器械,财政没有专款,尽管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校从上到下办科技特色的决心还是相当大,可谓是‘齐心协力,背水一战’。没有场地,老师就自己去收拾、腾出空余教室作为科技实验室,集资给学生买器械,学校领导向上级申请特色办学费用……”韩辉碧介绍,正是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1995年,学校才有了专门的科技实验室。科技板块,有了专门的科技老师洪昌模指导,学校也成立了班级、校级科技活动兴趣小组。
由于领导高度重视,教师训练有方,学校的科技从最初的“三模一电”(空模、海模、车模、无线电)项目发展到的风筝、小制作、小论文,从几个学生参与到掀起了全校大规模的“学科学、爱科学”的科普热潮。
齐心协力、共谋教育 大刀阔斧紧跟科技浪潮
2003年5月,学校举办了“长安二小第十四届科技节暨江北区电脑机器人培训基地授牌仪式”。至此,科技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渠道更加有效,形成合力。投资新建科技活动室,完善设备,申报成为了江北区唯一一所“重庆市青少年模型俱乐部培训中心”,被授予了“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活动重点单位”,与大石坝正街社区联办了科技教育宣传活动,100多名学生走出学校,向社区进行了科普知识的宣传。参加全国、省、市、区比赛,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连年评为 “江北区科技特色学校”。
科技让校园变得更加美好。当然,在科技教育的热潮下,科技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书画特色、体育运动等内容也都遍地开花。领导班子也真正做到率先垂范、团结和睦、齐心协力、共谋教育。
跨入新世纪以后,学校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新苗,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环境,改建第二幢教学楼,一楼是风雨操场、食堂,二楼为学前班教室、休息室,三楼是学前班娱乐室。同时学校因地制宜,扩大了学校的绿化面积,配置了电脑室、语音室、音乐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美术室、卫生室、体育室。每间教室配备全部采用符合规格的漂亮课桌椅、空调、彩电等多媒体设备,有足够的体育卫生器材、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各类杂志、报刊等均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未来将“智”,远方不远。在科技小学新校区启用之际,对此,韩辉碧表达了她的祝福,“中国强,看青少年!新校区新发展,希望科技小学培养更多的顶梁支柱,希望学生们立志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