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引导更多青少年投身志愿服务
调查显示,家长对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有很高支持度和积极性,多方共同推动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生动载体。宋志强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志愿服务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如针对性、系统性培训课程缺失,校外资源对接机制不完善,社会政策支持不足等。

如何引导更多青少年投身志愿服务-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来源:2020-12-07

  “当过科技馆讲解员、活动场所引导员,还在儿童福利院、敬老院做过社会实践。”从高中至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2017级学生吴芸谊做了七八年志愿服务工作,她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了快乐与成长。

刚刚过去的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1.69亿人。“青少年是志愿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育人角度出发,如何进一步调动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我们的制度和机制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志强表示。

   青少年对志愿服务有较高参与度

  “志愿服务、你我同行”国际志愿者日庆祝活动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宋志强在会上发布了《青少年志愿服务调研报告(北京地区)》。

  2019年初,为推进志愿服务青少年实训基地建设,该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对北京市东城区、海淀区等7个区23所学校3348名中小学生开展志愿服务问卷调查,走访志愿服务工作负责人,对学生家长和志愿服务组织进行了问卷调查。

  “正确的主体认知是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基础。调查发现,超九成受访中小学生对志愿服务有不同程度了解,近八成受访者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近一年人均志愿服务时长20.72小时。从服务动机看,他们更看重能力提升、社会融入、自我实现等发展性、社会性、精神性、非功利因素。”宋志强说。

  “公益服务”被清华附小写进了办学纲领,明确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志愿服务要求,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突出实践育人作用。这几年,该校2017级(8)班学生经常走进社区、走上街道,参加义务劳动、奉送爱心粥等活动,传承和弘扬志愿精神。

  调查显示,家长对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有很高支持度和积极性,多方共同推动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生动载体。

   志愿服务应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校内划分志愿服务基地,校外分年级开展博物馆系列实践、社区服务等,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身边人帮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少了,相互关怀的人多了,同学间的隔阂少了,孩子们懂得了关爱关心,收获了温暖温馨。”该校团委副书记于冉说。

  尽管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很高,但社会上仍存在一些质疑声。

  “有人说要让青少年争当星级志愿者,过于强调服务时数,尤其是对于儿童少年来说,不能以时间作为衡量标准。另外,不能否认义务性,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在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育人功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说。

  如何进一步明确青少年志愿服务的原则和思想?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许莲丽在发布《青少年志愿服务行为指南》时表示,青少年和儿童志愿服务的根本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志愿服务的实践体验,引导学习集体意识、公共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爱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陆士桢说,要坚持服务学习原则,引导青少年在服务社会中提升综合素质,包括责任感、对社会和他人的爱心和文明社会行为。对此,许莲丽有一致观点。她认为,要遵循志愿服务基本特征,坚持自愿性和义务性相统一基本原则,明确参加志愿服务既是享受教育权、实现自我成长,也是履行义务、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贡献的过程。

   构建青少年志愿服务社会支持体系

  近年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要求地方和学校做好专项经费、综合考评办法等条件保障,建立多方协同推动大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然而,宋志强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志愿服务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如针对性、系统性培训课程缺失,校外资源对接机制不完善,社会政策支持不足等。

  “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青少年志愿服务的教育是基础,青少年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势在必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建学院党委副书记项丽娜说,培训课程是实施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开发与组织的重要载体,要开发高质量、多层次、切实可行的课程,推动高效完成志愿服务项目建设。

  项丽娜坦言,志愿者精神持续闪光,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不能仅靠自发的善举,还应依靠制度保障。“可定期开展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组织等评选活动,对获评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构建青少年志愿服务社会支持体系,针对性的培训是基础,专业化的机构是关键,社会化的环境是支撑。”宋志强表示,要强化青少年志愿服务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全国性青少年志愿服务联盟,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发展。此外,要注重传统文化生成和当代中国特色。

无障碍
| | | | |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凯发注册手机版官网 | | | |
  • 站内
站内
分享
2020-12-07 15:56:30 来源: 0 条评论

  “当过科技馆讲解员、活动场所引导员,还在儿童福利院、敬老院做过社会实践。”从高中至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2017级学生吴芸谊做了七八年志愿服务工作,她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了快乐与成长。

刚刚过去的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1.69亿人。“青少年是志愿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育人角度出发,如何进一步调动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我们的制度和机制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志强表示。

   青少年对志愿服务有较高参与度

  “志愿服务、你我同行”国际志愿者日庆祝活动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宋志强在会上发布了《青少年志愿服务调研报告(北京地区)》。

  2019年初,为推进志愿服务青少年实训基地建设,该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对北京市东城区、海淀区等7个区23所学校3348名中小学生开展志愿服务问卷调查,走访志愿服务工作负责人,对学生家长和志愿服务组织进行了问卷调查。

  “正确的主体认知是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基础。调查发现,超九成受访中小学生对志愿服务有不同程度了解,近八成受访者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近一年人均志愿服务时长20.72小时。从服务动机看,他们更看重能力提升、社会融入、自我实现等发展性、社会性、精神性、非功利因素。”宋志强说。

  “公益服务”被清华附小写进了办学纲领,明确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志愿服务要求,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突出实践育人作用。这几年,该校2017级(8)班学生经常走进社区、走上街道,参加义务劳动、奉送爱心粥等活动,传承和弘扬志愿精神。

  调查显示,家长对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有很高支持度和积极性,多方共同推动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生动载体。

   志愿服务应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校内划分志愿服务基地,校外分年级开展博物馆系列实践、社区服务等,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身边人帮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少了,相互关怀的人多了,同学间的隔阂少了,孩子们懂得了关爱关心,收获了温暖温馨。”该校团委副书记于冉说。

  尽管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很高,但社会上仍存在一些质疑声。

  “有人说要让青少年争当星级志愿者,过于强调服务时数,尤其是对于儿童少年来说,不能以时间作为衡量标准。另外,不能否认义务性,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在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育人功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说。

  如何进一步明确青少年志愿服务的原则和思想?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许莲丽在发布《青少年志愿服务行为指南》时表示,青少年和儿童志愿服务的根本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志愿服务的实践体验,引导学习集体意识、公共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爱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陆士桢说,要坚持服务学习原则,引导青少年在服务社会中提升综合素质,包括责任感、对社会和他人的爱心和文明社会行为。对此,许莲丽有一致观点。她认为,要遵循志愿服务基本特征,坚持自愿性和义务性相统一基本原则,明确参加志愿服务既是享受教育权、实现自我成长,也是履行义务、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贡献的过程。

   构建青少年志愿服务社会支持体系

  近年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要求地方和学校做好专项经费、综合考评办法等条件保障,建立多方协同推动大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然而,宋志强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志愿服务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如针对性、系统性培训课程缺失,校外资源对接机制不完善,社会政策支持不足等。

  “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青少年志愿服务的教育是基础,青少年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势在必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建学院党委副书记项丽娜说,培训课程是实施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开发与组织的重要载体,要开发高质量、多层次、切实可行的课程,推动高效完成志愿服务项目建设。

  项丽娜坦言,志愿者精神持续闪光,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不能仅靠自发的善举,还应依靠制度保障。“可定期开展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组织等评选活动,对获评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构建青少年志愿服务社会支持体系,针对性的培训是基础,专业化的机构是关键,社会化的环境是支撑。”宋志强表示,要强化青少年志愿服务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全国性青少年志愿服务联盟,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发展。此外,要注重传统文化生成和当代中国特色。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分享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彩视频
热线:023-63080011
精品栏目
新闻聚焦
好医“声”科普
凯发注册手机版官网的版权声明:
凯发注册手机版官网的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凯发注册手机版官网的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凯发注册手机版官网的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