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川外人的英语梦-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生风采四川外国语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四川外国语大学镜湖 四川外国语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四川外国语大学博文楼 四川外国语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2日17时58分讯(李婷婷 实习生 王哲)从一所学校仅有几十台收音机,到人手一部手机;从单一的学习工具到功能众多的app;从图书馆借书、抄写,到海量电子外刊可随时随地查阅;从拉着长长的天线接收外语频道广播,到手机广播、教学视频等一应俱全;从在口语角练习口语,到模拟联合国、模拟apec、外交外事礼仪大赛等内容丰富的全国赛事……
改革开放40年来,川外人怀揣不同的“英语梦”,走进同一所高等学府,用尽方式方法勤勉学习。这些汇聚起的梦想正于细微之处彰显着四川外国语大学40年的成长和变迁。
西南俄文专科学校 四川外国语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四川外语学院校门(北碚三花石时期) 四川外国语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王明树,出生于60年代,1988年毕业时,还不到22岁就成为大学英语教师,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他回忆到,“1988年正值改革开放十周年,外国人源源不断地走进中国,同英语相关的职业当时在国内十分热门,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非常地大。”为此,当时和他一起走进川外的百余名学子,都为时代紧迫的需要而学习英语。
提起当年的大学时光,王明树怀念且兴奋,“那时候我们学习的工具就只有教材和词典,翻看、背诵了不知道多少遍”。据了解,当时大多数的学生都买不起课外读本,只能依靠学校发放的课本来学习。由于学习渠道不丰富、不便利,学生们只有经常到图书馆借阅那极少量翻译过的书籍,或者去英语角共享一些资源,把有用的内容摘录成笔记,许多学生甚至有几十本笔记本。
“当时,学生想要练习听力,都要统一去听音室,全校只有为数不多的录音机可供使用。”王明树说,他经常会在晚上和同学到操场散步,利用这个时间来互相练习口语,然后再通过早自习时间让老师纠正他们的发音。由于学习资源十分匮乏,老师们对待教育教学十分认真专注,学生们更是对知识充满渴求。
70后教师魏涛,回忆起大学学习生活时说,“当时学习条件不好,但是学生们都自觉自主,十分刻苦。”在他眼中,同学们每天很早就开始背诵已是常态;从教室到食堂,人手两样法宝(收音机、汉英词典)也是日常。“相比于现在大量的音频、视频素材,那时候只能靠裸听,没有文本,要一边听一边记,然后再自己琢磨。”学习翻译也是一样,不像现在各种翻译app,动动手指就翻译好了,需要逐字逐句打磨。然而魏涛说,正是这样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让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很强。“当时为了听清楚一个单词,都会反复不停听很多次,然后再翻词典去对照。现在十几年过去了,都记得非常清楚”。当时学生们的自主性很高,学习能力也很强,老师只需要告诉学生学习方法,而不需要把过多精力放在管理学生上。
郑瑞珺说:“对于80后而言,选择专业大多是成绩和兴趣的综合。我高中英语成绩比较优异,性格也属于活泼外向那类,很喜欢语言,喜欢与人交流。”大学时期,她的理想是毕业以后从事外贸行业,成为一个职业女性。然而命运却给了她更好的选择,郑瑞珺在读研究生期间逐渐爱上英语教学工作,毕业便留校任教,如今她已成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一名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合影 四川外国语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据介绍,80年代出生的人在初高中时期,就开始通过背单词、听磁带、做卷子来提高词汇量、听力水平和语法知识。在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学习主要是通过日常作业,大量练习和阅读来提高英语水平。“当时学校的英语角很受欢迎,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郑瑞珺说,那时候,学校的模拟联合国、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四大类型赛事在学生中很流行,学生们兴趣浓厚,参与的热情也很高。让郑瑞珺记忆犹新的还有,有些学生为了练习好英语口语,他们每天早上都会去学校的湖心亭朗读英语,朗读声大到整栋宿舍楼的人都能听见,可以说是非常疯狂了。
2018年,最后一批90后学生也步入了大学校园。在他们的身上,有着许多不同于60、70、80年代的特质。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聂巧仪,已经被保送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读研,提及为什么当初要学习英语专业?聂巧仪说,“起初是因为喜欢欧美的文化,想要出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上了大学以后才发现,想要成为一个英语专业人才,并非单纯学好英语就可以了,本科英语只是基本的语言工具,学院在开设基础语言课程的基础上,还要求我们掌握国际关系、外交学、政治学等内容和知识,可以说这些才是我能成功保研的根本。”
90后学生,是在发达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学习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可以用mp3听美剧和英语歌曲,用智能手机获取更多信息。无论是学校的课程资源,还是搜索网络文本、音视频素材,以及在线外教课程等,这些多层次多平台的资源,让同学们随时随地学习变成了习惯。”在聂巧仪看来,这些点滴的汇集是很好的积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教育也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前在“听、说、读、写、译”任何一个方向上的能力突出就能成为学生的一项优势,如今则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向复合型人才发展,才能更受青睐。
四川外国语大学揭牌庆典仪式 四川外国语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40年来,川外人的英语梦和学习英语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学生们始终秉承自觉自主的学习态度,坚持早读、英语角交流、朗诵美文名著等经典的学习方法。同时,学校还因时制宜,顺应时代潮流,倡导英语专业的多元化发展,迎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第二课堂活动也从传统的口语演讲和口译大赛延展到诸多国际事务赛事,如:学校通过模拟联合国、模拟apec、外事外交礼仪等赛事,历练学生用英语做事、用英语操作国际事务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还依托金砖国家研究院,成立了sisu模拟金砖国家协会,并即将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模拟金砖国家会议。”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玉梅教授说,大学是梦想最好的培养皿,要尽最大可能给予学生最优质的资源,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去造梦、筑梦、圆梦,培养学生实现中国梦的能力和信念。
40年前,川外人为国家需要、社会发展而选择学习英语;40年后,川外人为沟通中外、握手世界而学习英语。他们的身上印证了时代的变迁,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承载着每一个川外人小而不凡的梦想。
四川外国语大学景观大道 四川外国语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四川外国语大学大礼堂 四川外国语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