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继之魂理工之光·重庆理工大学建校80周年校友口述实录③杨坤义:工业设计专业的探路人 在这“理”遇见我的“黄金时代”-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核心导读:
教育,是这个时代的良心;母校,是每一位校友的精神原乡。
今年深秋,是重庆理工大学建校80周年校庆纪念日。为此,重庆理工大学开启《士继之魂 理工之光——重庆理工大学校友口述实录》视频系列访谈活动。通过近40余位老校友的口述,分享其在重庆理工大学工作、学习、奋斗、生活的真实再现。
这群校友的故事温暖、感人、励志、朴实,生动诠释了建校至今,重庆理工大学几代教育人无私奉献、奋力拼搏的坚守与情怀。
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变迁之旅,更是一段感人的奋进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些校友口述,共同回忆那些难忘的岁月,共同纪念那段一起走过的时光,共同追忆在“重理工”这片热土上曾经发生的值得永远怀念的人和事……
校友杨坤义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人物档案:杨坤义,男,生于1936年,1955年入校,毕业后留校从教。
1960-1962年 重庆第一机械制造工业学校(中专)任教;
1962-1965年 重庆工业专科学校(大专)任教;
1965-1969年 重庆工业学院(本科)任教;
1970-1972年 厂第二车间劳动锻炼,从事机械加工各工种的实际操作;
1972-1976年 厂技术科,担任产品工装设计;
1976-1980年 厂工会,担任宣传和文体干事;
1980-1984年 厂科研所,从事民品开发和设计;
1984-1985年 复校前派至重庆大学进修一年;
1986-1997年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机械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任教;
1997年退休,返聘代课至2000年。
访谈现场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人生有一种深刻的骄傲,叫做母校情结”
主持人:杨老师,您好!很高兴有机会与您面对面交谈。首先,请您分享一下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一些经历。
杨坤义:我1936年出生,今年84岁。1955年入校,从当学生到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已65个春秋。我亲身经历了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整个过程,亲眼目睹了学校成长、发展、壮大不同寻常的变化。回顾历史,我感触颇深,有很多事值得我们总结和传承。
杨坤义的访谈手稿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1955年,我从重庆第二中学毕业,被选送参加考试。学校当时的名称是“西南工业学校”,是兵器工业部下属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目标是为部属的工厂企业培养和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中级技术人才,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接收的新生都来源于上级指定中学,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学校单独组织的入学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在校学生。
初到杨家坪校区报到时,学校刚从五里店搬迁过来,校区还未完全建好。进校时我们看到的全是新修的建筑,绿瓦楼、综合楼、宿舍、食堂以及其它教学设施,特别是那绿色的琉璃瓦大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漂亮极了!我们感到非常惊讶和兴奋。但是我们也发现了,整个校区内没有一棵树,没有花草,道路泥泞,很多地方还在施工建设。
于是,在学校的号召和动员下,我们各班级开始参与环境改造,绿化和美化校园。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参加,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划定的区域内种花植树,大家热情高涨,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学校的面貌。一年多后,树木成林,鲜花盛开,学校绿化环境大为改观。看到这些成绩,我们充满自豪和成就感,我们不仅得到了锻炼,也感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伟大,以及劳动创造一切的真理。
校友杨坤义、李大金合唱校歌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半军事化管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主持人:据了解,那个时候学校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你们在校读书期间都有哪些校园活动?
杨坤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半军事化管理,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早上吹军号按时起床,晚上吹军号熄灯就寝。早中晚就餐时,也要列队并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前往食堂。学生宿舍也要求学习解放军,做到清洁、整齐和美观。每周检查评比,表扬先进。当时很多寝室学习解放军战士把被子叠成方块形,成为学生宿舍的时尚。
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不仅要求学生学好知识,还非常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在校团委和学生会的组织安排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和社会活动。
学校定期举办大型田径运动会,课间有广播体操,课外,各专科或各班经常进行体育比赛,特别是班级之间的篮球比赛,吸引大量的同学参加和观看。整个球场热气腾腾,“加油”声震天。各专科有黑板报,各班也有墙报。我们班也组织出版了《东风月报》,由秦效侃老师题写“报名”,每月一期,我们一共出版了十余期,都由同学或老师撰稿,在道林纸上排版书写,公开展出。从不同角度介绍我们的学习动态,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表扬好人好事等。当时学校的这种学习和学术氛围特别浓厚。
学校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文化素养,成立了书画社、舞蹈队、合唱队等,吸引了不少同学参加。我参加了书画社,记得在一次全校学生“书画作品展览”上,我的一副素描画“齐白石肖像”还获得了一等奖,从此让我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了我一生的业余爱好之一。
杨坤义的绘画作品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每一年学校还举行文娱汇演,各班都积极参加,每班都有不少的文艺人才和骨干,可以组织很多节目,合唱、独唱、舞蹈、戏曲等。内容丰富多彩,如我们量(3)班的《苗族婚礼舞》,量(2)班的男女对唱黄梅戏《夫妻观灯》,工九班的京韵大鼓《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毕业前夕,我们班就在望江大礼堂举办过一场文艺晚会,答谢望江机器厂领导、各部门车间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师傅等对我们进厂实习期间给予的关心和指导。演出中精彩不断,在望江厂引起轰动。
旧照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婉拒高薪诱惑,工业设计专业的探路人”
主持人:1958年6月,您毕业了。请问当时毕业留校您主要负责什么工作?可否谈谈您在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探索和感悟?
杨坤义:毕业后,我梦想到工厂或企业做一名技术人员,当时苏联影片《走向生活》的场景感染了我,觉得工厂是一个浪漫而神秘的地方,想在那里一展才华,结果被留校分配到制图教研室作一名教师。这是我人生中一个巨大转折,思想还转不过弯来。后来在老教师的关心帮助下,特别在参加一些教学辅助活动中,亲眼目睹了老教师负责的教学态度和忘我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我。学校为了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多次让我们到其它高校对口进修学习,如重大,西安交大等。在这些过程中,我慢慢进入角色。1959年9月,我走上了讲台,开始我的教学工作,一干就是四十年,直到退休。
几十年来,根据不同的学历层次和专业要求,我开设过中专、大专和本科的《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门新兴的学科《工业设计》在国内逐步兴起,我抓住时机,收集了大量资料,编写了一本新的教材《工业造型设计》和习题集,在机械专业开设了《工业造型设计》课,让学习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在机械产品的设计中,将工业技术和人文艺术相结合;产品外观和产品功能相结合。这门课程的开设为我校后来工业设计专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份职业,决心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我从学校一名普通学子,留校后逐步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很幸运也很光荣,深深感到是党培养了我,是学校高质量的教育造就了我;是学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熏陶了我,让我有能力和坚定的信念作好本职工作。没有学校的教育和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主持人:最后,您对重理工有怎样的期望和寄语?
杨坤义: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下海潮。因为我是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和水平。当时有人用高薪“诱惑”我到其它地方工作,但我没有为之所动,因为我深深地爱上教师这个职业,更不愿意离开培养和造就我的母校。我将我的一生交给学校,决心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学校8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重理工学子遍及祖国大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取得了非凡成就。我为学校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学校仍在不断发展壮大,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学校一直向前!向前!那就是我校提倡的“重理工精神”。老一辈重理工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而我校早期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重理工精神”的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作为学校教师和校友,以双重身份对今天我校的学子们表达我的心愿:同学们,接好棒,让“重理工精神”在你们这代身上更加发扬光大。在这80周岁生日时,祝愿母校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杨坤义为母校送祝福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