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继之魂 理工之光·重庆理工大学建校80周年校友口述实录①龚至刚:难忘半工半读时光 师生齐心护厂护校迎接重庆解放
共同追忆在“重理工”这片热土上曾经发生的值得永远怀念的人和事……

士继之魂 理工之光·重庆理工大学建校80周年校友口述实录①龚至刚:难忘半工半读时光 师生齐心护厂护校迎接重庆解放-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来源:2020-10-13

核心导读:

教育,是这个时代的良心;母校,是每一位校友的精神原乡。

今年深秋,是重庆理工大学建校80周年校庆纪念日。为此,重庆理工大学开启《士继之魂 理工之光——重庆理工大学校友口述实录》大型采访报道活动。通过近40余位老校友的口述,分享其在重庆理工大学工作、学习、奋斗、生活的真实再现。

这群校友的故事温暖、感人、励志、朴实,生动诠释了建校至今,重庆理工大学几代教育人无私奉献、奋力拼搏的坚守与情怀。

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变迁之旅,更是一段感人的奋进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些校友口述,共同回忆那些难忘的岁月,共同纪念那段一起走过的时光,共同追忆在“重理工”这片热土上曾经发生的值得永远怀念的人和事……

校友龚至刚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人物档案:龚至刚,男,湖南长沙人,生于1931年,1946年从湖南来到重庆,15岁就读于重庆原二十一兵工厂技工学校,1949年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11—1950.3  重庆原二十一兵工厂技工学校做钳工;

1950.3—1950.9   綦江修铁路任副中队长;

1950.10—1951.2  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学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2—1963.11  工业学校时期做钳工,市初级党校学员、团委书记、政教组副组长;

1963.11—1965.10  重庆农村社教工作团队员;

1965.10—1969.10  重庆工业学院院办秘书;

1969.12—1984.12  七一仪表厂采购员、党支部书记、厂办公室主任;

1985.1—退休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副处级调研员、专职监察员。

访谈现场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风雨岁月,‘小学校’来了一群‘大先生’”

主持人:龚老师,您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聆听您讲述、分享重理工的校史。首先,请您分享一下,您在重庆原21兵工厂技工学校学习工作的一些经历。

龚至刚:我是湖南长沙人,1946年,我从湖南来到重庆,15岁就读于重庆原21兵工厂技工学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学校虽是一所技工学校,但却有非常雄厚的师资力量。如毕业于兵专校(五年制大学)的沈正功(时为全国自编制图学教材第一人)、吴世泽(热处理知名专家)、西北工学院的朱瑞彬、张廷汉,武汉大学的胡传书、石先缙,北平大学的蒋智周,浙江大学的蔡佑黄等饱学之士都是我们的教师。风雨如晦的年代,这些“大先生”们的到来,为技校聘任教师创造了条件。我记得,当时我们所开的课程除基础学科采用当时教育部审定的初中教本外,技术学科都由本校教师自编,他们的实力不容小觑。

旧照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当时,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学校主张的是理论学习和操作实习并重,实行工读制,即学生一日做工,一日读书。我们有工作研究室和锻、钳、机、铸、木工部等实习场所。我自己学的就是其中的“钳工”工种。同时我们的成绩考核也分为实习(50%)、学科(30%)、操作(10%)、军体(10%)成绩等四部分组成。在实习、学科、操作成绩中,有一项不及格者,淘汰。缺工(实习)、缺课时间占总时数三分之一者,取消考试资格,以不及格论处。生病、事假或迟到、早退、矿工旷课者,均要根据不同情况扣减不同的成绩分数。我在这里学了两年,就被分到21兵工厂工具所,去做了钳工。

“在校长俞濯之带领下,护厂护校迎接重庆解放”

主持人:在重庆原21兵工厂技工学校学习期间,曾开展的护厂、护校运动,您当时参与了吗?

龚至刚:参与了的。当时我们主要是听地下党的同志们讲,重庆马上要解放了,国民党要撤退,要炸这边的工厂,废学校,要我们团结起来开展护厂、护校、护城和保护国家财产的斗争。我们在地下党同志和厂长俞濯之的组织下,先开展了思想学习,然后协助工人们写宣传口号,譬如“工厂、机器是我们的饭碗,丢了就挨饿”“工厂是我们的家,刀枪来赶也不走”等等。我还在这个时候写了入党申请书,但是当时考虑到我们的安全,组织上就给我起了个化名叫“龚道人”,因此好长一段时间我在工具所里,都叫做“龚道人”,我都快习惯了,后来换回本名还有点不适应。

那个时候,除了安排学习,我们主要任务就是制造枪支要用的机械工具,给地下党的同志们做后方支援。带我们的厂长是俞濯之,他出过洋留过学,是一个满腹才华,怀揣“实业报国”情怀,思想很先进的青年人。因为年纪小,我和他接触较少,仅有的几次机会,也都是在他给我们做护校、护厂动员的时候。

他思维敏捷,总能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深得大家的信任。那个时候十几岁,我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去领枪的时候,因为修钳所的人一看到是厂长批的“条子”,就会给我们很多枪,让我们带回来,交给地下党。你不知道,虽然我们自己造枪,但是却没有一只属于自己的枪,多少有点遗憾。每次抱着枪支,都有一种当大英雄的感觉,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拿着枪“蛮酷”!

“赴綦江修铁路,为国家和人民做奉献”

主持人:1950年,您曾参与修建过綦江铁路,能谈谈当时的情况吗?

龚至刚:1950年初,刚解放不久,百业待兴,为响应国家号召,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綦江铁路的修建。当时组织了50余名学生,都是自愿参加。大家都是从学校刚刚出来,心劲很高,想着自己的专业能为国家和人民做点实事,激动的不得了。但是,刚到了工作地点,现实环境就给我们泼了一瓢“冷水”。我记得,去的时候走了2天,先坐船到白沙沱,然后坐火车到达綦江。到了那里,入眼之处皆是工地、山包,环境很偏僻,驻扎的地方是个大院子,离修路地点有六七里路,还隔着一条河,我们每天需要走路到施工处。施工处就是一个有20多公尺高、200多公尺长的山包,全是石头,我们就要在那里开一个十几公尺的火车道,难度相当大。

旧照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我们白天工作9小时,路上要走1个多小时,中午就睡地上,晚上回到大院里,二三十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连谷仓都住满了人。那个时候想的最多的就是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床,睡个好觉。什么时候最难熬呢?应该是每次快要完工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可以回校了,结果一下雨,山又塌下来了,我们又得延长归期……那个时候环境确实是很艰苦,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7个月,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学校也对我们倍加关爱,为我们补发了竣工奖状,每个人都有,我们捧回家,真的很有成就感!

竣工证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艰苦岁月,对我们的体力、意志力都是个挑战。修路工作虽然辛苦,好在年轻人多,唱歌、跳舞,编打油诗,打篮球,还成立了球队,业余生活还是很活跃,也打发了无聊时光。

打油诗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兵工岁月早已融入我的血脉”

主持人:听说您和老伴江晔老师是在重庆机械工业学校时期结缘?

龚至刚:是的。她是1952年毕业进入学校的,那个时候和我一起负责共青团的工作。当时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教育青年,按照党的指示发展共青团员,再发展优秀团员入党。工作上我们配合默契,在学校团委和党支部的支持下,团队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我们推荐的那些青年表现都很不错,后来到各个厂也成了技术骨干,每每念及此,老伴和我都是止不住的欢喜。而且我老伴在学校就是骨干,分到建设厂也是骨干,后来当了检验科长,再后来分到兵工局做工作。所以,学校教育我们成长成才,都是为民服务。我老伴经常说,她的梦想就是做个“红色工程师”,战斗在车间,为党为民奉献在车间!

80年岁月如歌,我也多次去到杨家坪、花溪校区,回忆昔日的风华,母校的一草一木皆是情意,兵工岁月早已流入血脉。纵然星散天涯,也曾共襄日月。感谢与重庆理工大学的缘分,“明德笃行,自强不息”的重理工精神早已根植于心,希望母校越办越好。这不,最近听到重理工80周年校庆,我和老伴都很高兴,写了首感恩诗《老年幸福谢大恩》感恩党和学校给我们如此幸福的退休生活。

龚至刚读诗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老年幸福谢大恩 》

理工校庆八十年,

历史悠久美名传。

学校教育我成长,

为民服务永向前。

回顾一生成就少,

贡献微薄愧难言。

退休生活真幸福,

党的恩情大无边。

主持人:在访谈的最后,想问问龚老,有什么想对理工和在校青年学生说的话?

龚至刚:兵工岁月,无悔人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我感谢前一代人前所未有的际遇,在这一代人身上镌刻下的特有品质。我想对在校的青年学子说,受过高等教育,就应该做对社会、国家和民族有使命有责任的人,做为人民服务的践行者。学习重理工老一辈校友们披荆斩棘、敢闯敢赢的精神,以实业报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龚至刚与老伴江晔为母校送祝福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 | | | |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凯发注册手机版官网 | | | |
  • 站内
站内
分享
2020-10-13 15:15:03 来源: 0 条评论

核心导读:

教育,是这个时代的良心;母校,是每一位校友的精神原乡。

今年深秋,是重庆理工大学建校80周年校庆纪念日。为此,重庆理工大学开启《士继之魂 理工之光——重庆理工大学校友口述实录》大型采访报道活动。通过近40余位老校友的口述,分享其在重庆理工大学工作、学习、奋斗、生活的真实再现。

这群校友的故事温暖、感人、励志、朴实,生动诠释了建校至今,重庆理工大学几代教育人无私奉献、奋力拼搏的坚守与情怀。

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变迁之旅,更是一段感人的奋进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些校友口述,共同回忆那些难忘的岁月,共同纪念那段一起走过的时光,共同追忆在“重理工”这片热土上曾经发生的值得永远怀念的人和事……

校友龚至刚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人物档案:龚至刚,男,湖南长沙人,生于1931年,1946年从湖南来到重庆,15岁就读于重庆原二十一兵工厂技工学校,1949年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11—1950.3  重庆原二十一兵工厂技工学校做钳工;

1950.3—1950.9   綦江修铁路任副中队长;

1950.10—1951.2  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学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2—1963.11  工业学校时期做钳工,市初级党校学员、团委书记、政教组副组长;

1963.11—1965.10  重庆农村社教工作团队员;

1965.10—1969.10  重庆工业学院院办秘书;

1969.12—1984.12  七一仪表厂采购员、党支部书记、厂办公室主任;

1985.1—退休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副处级调研员、专职监察员。

访谈现场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风雨岁月,‘小学校’来了一群‘大先生’”

主持人:龚老师,您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聆听您讲述、分享重理工的校史。首先,请您分享一下,您在重庆原21兵工厂技工学校学习工作的一些经历。

龚至刚:我是湖南长沙人,1946年,我从湖南来到重庆,15岁就读于重庆原21兵工厂技工学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学校虽是一所技工学校,但却有非常雄厚的师资力量。如毕业于兵专校(五年制大学)的沈正功(时为全国自编制图学教材第一人)、吴世泽(热处理知名专家)、西北工学院的朱瑞彬、张廷汉,武汉大学的胡传书、石先缙,北平大学的蒋智周,浙江大学的蔡佑黄等饱学之士都是我们的教师。风雨如晦的年代,这些“大先生”们的到来,为技校聘任教师创造了条件。我记得,当时我们所开的课程除基础学科采用当时教育部审定的初中教本外,技术学科都由本校教师自编,他们的实力不容小觑。

旧照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当时,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学校主张的是理论学习和操作实习并重,实行工读制,即学生一日做工,一日读书。我们有工作研究室和锻、钳、机、铸、木工部等实习场所。我自己学的就是其中的“钳工”工种。同时我们的成绩考核也分为实习(50%)、学科(30%)、操作(10%)、军体(10%)成绩等四部分组成。在实习、学科、操作成绩中,有一项不及格者,淘汰。缺工(实习)、缺课时间占总时数三分之一者,取消考试资格,以不及格论处。生病、事假或迟到、早退、矿工旷课者,均要根据不同情况扣减不同的成绩分数。我在这里学了两年,就被分到21兵工厂工具所,去做了钳工。

“在校长俞濯之带领下,护厂护校迎接重庆解放”

主持人:在重庆原21兵工厂技工学校学习期间,曾开展的护厂、护校运动,您当时参与了吗?

龚至刚:参与了的。当时我们主要是听地下党的同志们讲,重庆马上要解放了,国民党要撤退,要炸这边的工厂,废学校,要我们团结起来开展护厂、护校、护城和保护国家财产的斗争。我们在地下党同志和厂长俞濯之的组织下,先开展了思想学习,然后协助工人们写宣传口号,譬如“工厂、机器是我们的饭碗,丢了就挨饿”“工厂是我们的家,刀枪来赶也不走”等等。我还在这个时候写了入党申请书,但是当时考虑到我们的安全,组织上就给我起了个化名叫“龚道人”,因此好长一段时间我在工具所里,都叫做“龚道人”,我都快习惯了,后来换回本名还有点不适应。

那个时候,除了安排学习,我们主要任务就是制造枪支要用的机械工具,给地下党的同志们做后方支援。带我们的厂长是俞濯之,他出过洋留过学,是一个满腹才华,怀揣“实业报国”情怀,思想很先进的青年人。因为年纪小,我和他接触较少,仅有的几次机会,也都是在他给我们做护校、护厂动员的时候。

他思维敏捷,总能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深得大家的信任。那个时候十几岁,我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去领枪的时候,因为修钳所的人一看到是厂长批的“条子”,就会给我们很多枪,让我们带回来,交给地下党。你不知道,虽然我们自己造枪,但是却没有一只属于自己的枪,多少有点遗憾。每次抱着枪支,都有一种当大英雄的感觉,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拿着枪“蛮酷”!

“赴綦江修铁路,为国家和人民做奉献”

主持人:1950年,您曾参与修建过綦江铁路,能谈谈当时的情况吗?

龚至刚:1950年初,刚解放不久,百业待兴,为响应国家号召,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綦江铁路的修建。当时组织了50余名学生,都是自愿参加。大家都是从学校刚刚出来,心劲很高,想着自己的专业能为国家和人民做点实事,激动的不得了。但是,刚到了工作地点,现实环境就给我们泼了一瓢“冷水”。我记得,去的时候走了2天,先坐船到白沙沱,然后坐火车到达綦江。到了那里,入眼之处皆是工地、山包,环境很偏僻,驻扎的地方是个大院子,离修路地点有六七里路,还隔着一条河,我们每天需要走路到施工处。施工处就是一个有20多公尺高、200多公尺长的山包,全是石头,我们就要在那里开一个十几公尺的火车道,难度相当大。

旧照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我们白天工作9小时,路上要走1个多小时,中午就睡地上,晚上回到大院里,二三十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连谷仓都住满了人。那个时候想的最多的就是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床,睡个好觉。什么时候最难熬呢?应该是每次快要完工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可以回校了,结果一下雨,山又塌下来了,我们又得延长归期……那个时候环境确实是很艰苦,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7个月,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学校也对我们倍加关爱,为我们补发了竣工奖状,每个人都有,我们捧回家,真的很有成就感!

竣工证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艰苦岁月,对我们的体力、意志力都是个挑战。修路工作虽然辛苦,好在年轻人多,唱歌、跳舞,编打油诗,打篮球,还成立了球队,业余生活还是很活跃,也打发了无聊时光。

打油诗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兵工岁月早已融入我的血脉”

主持人:听说您和老伴江晔老师是在重庆机械工业学校时期结缘?

龚至刚:是的。她是1952年毕业进入学校的,那个时候和我一起负责共青团的工作。当时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教育青年,按照党的指示发展共青团员,再发展优秀团员入党。工作上我们配合默契,在学校团委和党支部的支持下,团队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我们推荐的那些青年表现都很不错,后来到各个厂也成了技术骨干,每每念及此,老伴和我都是止不住的欢喜。而且我老伴在学校就是骨干,分到建设厂也是骨干,后来当了检验科长,再后来分到兵工局做工作。所以,学校教育我们成长成才,都是为民服务。我老伴经常说,她的梦想就是做个“红色工程师”,战斗在车间,为党为民奉献在车间!

80年岁月如歌,我也多次去到杨家坪、花溪校区,回忆昔日的风华,母校的一草一木皆是情意,兵工岁月早已流入血脉。纵然星散天涯,也曾共襄日月。感谢与重庆理工大学的缘分,“明德笃行,自强不息”的重理工精神早已根植于心,希望母校越办越好。这不,最近听到重理工80周年校庆,我和老伴都很高兴,写了首感恩诗《老年幸福谢大恩》感恩党和学校给我们如此幸福的退休生活。

龚至刚读诗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老年幸福谢大恩 》

理工校庆八十年,

历史悠久美名传。

学校教育我成长,

为民服务永向前。

回顾一生成就少,

贡献微薄愧难言。

退休生活真幸福,

党的恩情大无边。

主持人:在访谈的最后,想问问龚老,有什么想对理工和在校青年学生说的话?

龚至刚:兵工岁月,无悔人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我感谢前一代人前所未有的际遇,在这一代人身上镌刻下的特有品质。我想对在校的青年学子说,受过高等教育,就应该做对社会、国家和民族有使命有责任的人,做为人民服务的践行者。学习重理工老一辈校友们披荆斩棘、敢闯敢赢的精神,以实业报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龚至刚与老伴江晔为母校送祝福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分享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健康映像·名医在线
凯发注册手机版官网的版权声明:
凯发注册手机版官网的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凯发注册手机版官网的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凯发注册手机版官网的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