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多方联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肥胖-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据媒体报道,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全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目标以2002—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告别“小胖墩”,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多方联动、多措并举。
“小胖墩”现象该重视了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明确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等考核。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每节课间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
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后,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增长速度加快。儿童肥胖已呈全国流行趋势,特别是在农村学生中增长迅速。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影响身体发育,给各器官带来沉重负担,过早出现“三高”问题,更有可能增加成年后患与饮食相关慢性病的风险。所以,降低儿童肥胖率迫在眉睫。
都说“管住嘴、迈开腿”是减肥的“六字真诀”,但执行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由吃说起,为何我国儿童肥胖率较高?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膳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营养不均衡。看看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各种零食广受孩子们欢迎,但其中营养物质含量如何,是否适合儿童,恐怕都要打上一个问号。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食品都有营养成分表啊,看成分表选择不就好了。但问题是,我国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虽然注明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物质的含量,但对儿童来说仍然不够直观,不能一眼辨明哪些应该少吃甚至不吃。
对此,国外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学习。比如,加拿大设置了红绿灯营养标签,“绿色”表明该营养成分含量较低,红色则表明较高,如此显得十分直观。而智利的营养标签则更“简单粗暴”,直接在食品包装上对包含的“有害”成分,特别是脂肪、盐、饱和脂肪酸和糖等进行强制性警告。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在食品标签特别是儿童食品标签上,做到更精细化、直观化,规范儿童食品标签标识和广告宣传。
而从运动来说,因为学业负担重,学校本应安排的体育课被挤占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孩子更缺少“迈开腿”的机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漫漫人生如何度过?对此,学校有必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家长们也要从孩子的学业竞争中走出来,积极与孩子共同运动,促进运动日常化、生活化,让孩子们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乡村“小胖墩”更需关注
随着政府、学校及家长对这个现象的关注,在理念、膳食、体育锻炼等方面不断调整完善,目前城市“小胖墩”数量正逐渐减少。但是,在许多地方,城乡接合部和乡村的孩子已经成为“小胖墩”的潜在群体,这个群体与饮食不合理、缺少体育锻炼、缺乏父母关心有关。基于此,告别“小胖墩”,城乡接合部和乡村的孩子更需引起关注。
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仍然紧缺。告别城乡接合部和乡村的“小胖墩”,可以由教育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等,在现有标准、规划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适合这些地区的相关措施。如给有条件的城乡学校配备营养师,保障学生饮食合理健康。通过长期持续宣传,让健康膳食观念能够真正被学生及家长所认可。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地方,是告别“小胖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城乡接合部和乡村的一些学校,体育、音乐等科目边缘化现象长期存在,体育课被语数外等科目挤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今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城乡接合部和乡村中小学校要以此为契机,完善体育教学条件。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城乡接合部和乡村的孩子成为“小胖墩”的高发群体,与家长理念的缺失、对孩子的关注程度不高等不无关系。提高父母及看护人营养健康素养,使其能够为孩子合理选择、搭配和烹调食物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要转变家长只注重孩子物质保障,而忽视孩子精神层面的做法,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开展好体育活动,成为孩子日常运动的监督者与陪练者,并注重培养孩子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兴趣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通过日常运动、兴趣爱好野蛮其体魄。
此外,告别“小胖墩”,还需加强防控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举措的宣传,密切家校沟通,广泛凝聚共识,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向城乡接合部和乡村倾斜,促进全体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