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水平本科教育·大学校长系列访谈①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落实“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要求 培养一流法治人才-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编者按: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工作的历史定位及其使命,并对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华龙网等主流媒体推出“关注高水平本科教育·大学校长系列访谈”栏目。今天邀请到的是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付子堂,围绕如何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访谈。
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当前,西南政法大学正在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接受采访 周涛 摄
关键词:以本为本
对本科教育下大功夫、下死功夫,激发内在动力
华龙网: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贵校在坚持“以本为本”上有哪些做法?
付子堂:6月21日,教育部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强调“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要求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明确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根本任务、本质和目标。9月10日教师节当天,中央又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
在进一步深入学习了以上两个大会的精神后,10月16日,我校召开了2018年度本科教育工作会,谋划了我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重大问题,安排了2019年度本科教育的重点工作。我们即将出台的《西南政法大学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强调对本科教育下大功夫、下死功夫,眼睛向内、练好内功,激发内在动力。
学生艺术团赴美巡演 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关键词:四位一体
真正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
华龙网:近日,由你领衔的课题《新时代法治人才“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荣获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请就此具体谈一谈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西政探索?
付子堂:这个大奖是学校集体劳动成果和集体智慧结晶。进行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为了对接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法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们主要采用系统论等科学方法,将“品格教育优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方法对位、平台建设升位”予以统筹规划、协同实施,通过“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系统解决人才一体培养问题。
具体包括: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及时修订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解决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养”的结构培养问题;通过“第一、二、三课堂”和专业实习,分类强化核心职业能力的提高,解决学生职业能力不足问题;强优补短,传承和发扬西政既有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同时通过打造国家级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出台支持师生出国出境交流的一揽子政策,充分拓展境外高校合作与实习基地建设,等等。通过以上这些措施与平台,集中解决西部高校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相对偏低等问题。
人才培养的西政探索,旨在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真正落到实处,立足学校传统优势与特色,避免法学人才的同质化培养。在总结我校近70年的办学经验基础上,挖掘提炼法治人才核心职业能力内涵,予以精准培养,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学校风景 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关键词:人才培养
实现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华龙网: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西南政法大学作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入选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有哪些新的探索?
付子堂:长期以来,我校一直将建设一流本科作为学校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近期又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
一是完善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落实“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要求、实现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结合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形成了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对课程设置做了改革,包括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必修课,将第一课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的主渠道;严格落实“国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要求,将第二课堂和公益活动纳入实践教学必修内容;适当调减必修课学时学分,增大选修课学时学分比重,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个性化培养。
二是以服务经济需求、“专业对接产业”为导向,积极推动专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比如,“网络安全与法治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成功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组织申报的三个专业群,即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培养专业群、国家治理与公共安全专业群、经济监督与经济秩序治理专业群,成功获得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立项支持;法学、新闻学、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共4个专业入选重庆市首批本科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等。
学校风景 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三是推进教学改革、增强内生动力,做实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近期专门修订了《本科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强化教师教学主体责任,建立教师教学水平同行评价机制,同时制定了《教学质量奖励办法》,每周坚持发布《本科教学信息简报》,形成学生评教问卷调查报告,完善学生评教机制。
四是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也在逐步加力,取得了显著成绩。比如,据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和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联合发布的评价结果显示,我校进入全国创新创业100强,位列第65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总数已达到653个。在创新创业教育上,也实现了新突破:成功推出创新创业教育“训赛”项目,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参训、参赛的学生达到3000余人次,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跨界思维培养、专业技能实训与以赛促学相得益彰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路;众创空间与创新创业园区的一流人才培养功能逐渐显现,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22个,在第九届(2018)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现场总决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
学校风景 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关键词:人工智能
实现教育理念的智能转型,勇敢地拥抱人工智能
华龙网:近日,首届人工智能法学教育论坛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请谈一谈人工智能技术对法律人才培养的推进思考,西南政法大学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
付子堂: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的横向复合型人才、形成人工智能 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的新号召。法学教育也必须实现教育理念的智能转型,勇敢地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2017年12月22日,我校人工智能法学院正式成立,自主设置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法学”二级学科,目的在于着力打造智能化法学教育平台,从而落实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中的政府管理智能化和社会治理智能化的要求。
2018年10月26日,我校组织召开了全国“首届人工智能法学教育论坛”,与会者展开了深刻的交流与对话,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学教育改革、法律职业应对、法律制度规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与学术支撑。下一步,我们将推出“青柚”人才培养工程与人才培养特区,从教学模式、学生学业评价、教师绩效考核、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摸索突显政法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升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基础设施,包括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室,改造10个左右大小结合的智慧模拟法庭和模拟互联网法院运行系统,力争新增两千平米以上规模的产学研有机协同的创新创业高地,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或大学科技园等。
学校风景 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关键词:发展愿景
建设“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的高水平大学
华龙网:请总体谈谈西南政法大学未来的发展规划与愿景,贵校将如何写好“奋进之笔”?
付子堂:2018年10月10日,市委主要领导来到西南政法大学,实地调研学校建设发展,并勉励学校进一步强化自身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大数据智能化发展要求,培养造就更多优秀法治人才。
西南政法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目前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政法类高等学府,将贯彻落实好中央及市委精神,继续强化“对内协调、对外协同”的办学思路,大力推进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大数据智能化发展要求。近期,我们率先成立了人工智能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监察审计学院等,着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切实推进“双一流”建设,不断激发学校发展的活力、动力。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的高水平大学,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建设做出西政应有的新贡献。
(全媒体报道团队:统筹/王大伦 文/李卓君、李婷婷 摄制/周涛、程雪松、刘杨懿宽、唐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