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筑牢预防网络游戏沉迷“防火墙”-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62.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影响身心健康,也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此背景下,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为教育部门依法履职,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预防和干预沉迷网络游戏,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实践路径。
切实落实“五项管理”要求
“六年级时,我看到身边的同学拿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让我看得眼热。为了不‘脱离’集体,我也央求父母给我买了手机。慢慢地,我开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如今就读于北京市八一学校的九年级学生沈菂,曾深陷网络游戏之中。
“确保内容健康干净”“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了解到《通知》的内容后,沈菂发自内心地感觉到,这是“史上最严”的游戏监管令。“这个文件对网络游戏企业、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就像一股强大的清新剂,让网络空间变得清朗纯净。”沈菂说。
如何帮助更多像沈菂一样的“网络原住民”避开网游沉迷的陷阱,也是教育管理者、教育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
在多位专家看来,《通知》应与此前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联系起来看。专家们表示,要筑牢预防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防火墙”,还应切实落实“五项管理”要求,紧密配合“双减”,以“小切口”推进“大改革”。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刘长海表示,学校要做好管理约束,细化管理规定,为学生提供可以安全存放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的储物柜,全面杜绝在校园内违反网络游戏防沉迷规定的行为,在必要时施加合法惩戒。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毅浩则提供了更具体的做法: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手机管理,将校园预防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任课教师不布置课后电子作业;借助科技力量,统筹统建、规模部署ipv6,确保校园网络安全。
科学干预堵疏结合
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在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劲松分校教师张勇看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是一场“注意力争夺战”。教师要正视学生正常娱乐休闲的需要,因势利导。“老师应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艺术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既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个人价值,培养兴趣爱好,又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远离网络游戏的诱惑。”张勇说。
对于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总体得分不高的现状,张勇表示,教师可以结合身边的鲜活事例,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网络素养知识,学会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游戏。同时要注意加强引导,在倾听学生心声基础上,结合个体特点,科学合理干预。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守好学校主阵地。”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安全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辽宁省北镇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刘营凤建议,一方面要利用专题教育课、班队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另一方面要丰富校园生活,利用思政课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利用信息技术课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及如何安全上网等相关知识。
各方协同综合治理
“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是一项系统工程。”郭毅浩表示,它涉及社会环境、政府部门、学校家庭以及中小学生个体等多个层面,需要各方协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共筑“防火墙”。
这其中,家长是关键一环。
刘长海指出,家长应当树立家庭教育责任意识,带领子女明确人生方向,可以积极购置书画、音乐、体育器材、科学实验工具,促使子女养成阅读、弹奏、运动、实验、社交等多方面的兴趣,坚定地对超时游戏说“不”。
刘营凤建议,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如进行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社区活动等,分散孩子对网络游戏过多的关注。家长也应该了解网络游戏,引导孩子正视网络游戏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养成适可而止的自律能力。
此外,刘长海表示,政府各部门要加强部门联动,主动承担责任,理顺合作机制,实现各部门有机衔接和一体化用力。互联网相关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