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后教育质量提升是重点-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义务教育要有保障是党中央近年来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意味着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有保障,都能够上学受教育。2019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4%,初中学生毛入学率102.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8%,这些指标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脱贫摘帽后,这些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主导性任务将转向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为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这些地区需要进一步改进条件,完善政策,提高认识,提供更加方便的教育机会。深度贫困县脱贫后,儿童受教育有了保障,但这些地区多数是山区,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还需要持续改善,让儿童无交通障碍、无基础设施障碍上学。这些地区小规模、寄宿制学校数量多、占比大,要切实落实对农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对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等相关政策,使学校运转有充分的资源支持。要继续保持对这些地区教育发展的倾斜性政策,多维度发力,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同时,要夯实对控辍保学提高教育质量的舆论支持,进一步提高认识。地方政府要认识到脱贫摘帽不是对这些地区支持的结束,要认识到高质量的教育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措施,为巩固脱贫成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不能减弱。全社会要认识到,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提高这些地区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从根本上脱贫,不再返贫。
进一步改革课程,优化教学,改进评价,为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从获得感、成就感上促进控辍保学提质。在课程上,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求,扎根这些地区的教育实际,推进具有高迁移性关键素养的课程转化。同时,要关注农村地区人口职业竞争力,推进高度实用素质的课程转化,让这些地区儿童对学习产生意义感、使命感。在教学上,要把高迁移性课程内容以恰当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知识迁移性运用的过程;要把高度实用的课程内容以恰当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相应工作对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专业性的意义。在评价上,要改进只侧重知识与知识熟练程度、只注重考试成绩的评价,专注于这些地区儿童学习积极性、学习毅力与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责任感、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培养。通过评价让儿童从小就明白学习责任感、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通过评价引导学习回归真实学习、有意义学习、深度学习,从而让他们在真实学习、有意义学习、深度学习中体验到积极的学习态度、好的学习习惯与恰当的学习策略对学习效果的价值,增加在学习过程对自己的掌控感与自信力,在学习过程中喜欢上学,最终从根本上巩固控辍保学成果。
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家校社教育衔接,实现家校社共育,为儿童提供立体衔接的育人环境。有效的教育一定是家校社多方在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上形成合力的教育。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的时间是最长的,家校合作对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家校社的教育衔接,避免这些地区儿童的学习与教育效果产生“5 2=0”效应,即2天家庭社会影响抵消了5天学校教育效果。不能让儿童感觉只有学校有学习要求,有态度要求、行为要求与习惯要求,家庭与社会没有相应要求。唯有加强家庭、学校与社会在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上的衔接,才能真正实现家校社共育,为这些地区儿童提供更好的育人环境。